動態(tài)與觀點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債權能否抵銷?

2021-12-22
瀏覽量
6299
- 探討 -

一、何為抵銷權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八條規(guī)定:當事人互負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到期債務抵銷;但是根據(jù)債務性質,按照當事人約定或者依照法律規(guī)定不得抵銷的除外。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根據(jù)此規(guī)定,所謂“抵銷”是指當事人雙方相互負有給付債務,將兩項債務相互充抵,使其相互在對等額內消滅。

在抵銷中,主張抵銷的債務人的債權,稱為主動債權、動方債權;被抵銷的權利即債權人的債權,稱為被動債權、受方債權。

二、抵銷權能否適用訴訟時效的比較法考察

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能否抵銷?各國法律規(guī)定并不一致。

《德國民法典》

《德國民法典》第215條規(guī)定:在最早可抵銷或拒絕履行給付的時刻,請求權尚未完成消滅時效的,消滅時效的完成,不排除抵銷和對留置權的主張。

根據(jù)此規(guī)定,抵銷權有使雙方債權在適于抵銷的當時,視為已經消滅的效力,因為時效而消滅的債權,如果在時效還未消滅時,能與另一債權抵銷,也可以進行抵銷。

《日本民法典》

《日本民法典》第508條規(guī)定:因時效而消滅的債權,如果于其消滅之前適于抵銷,其債權人可以實行抵銷。

也即,抵銷溯及于雙方債務適于抵銷之開始,因為時效而消滅債權,如果在它消滅以前就已經適于抵銷了,那債權人也是可以主張抵銷的。

《瑞士債法典》

《瑞士債法典》第120條規(guī)定:受訴訟時效限制的債權,在實現(xiàn)抵銷權時不受訴訟時效限制的,也可以抵銷。

我國臺灣省“民法典”

我國臺灣省“民法典”第335條規(guī)定:債之請求權雖經時效而消滅,如在時效未完成前,其債務已適于抵銷者,亦得為抵銷。

三、抵銷權能否適用訴訟時效的學者觀點

對于罹于訴訟時效的債權是否享有法定抵銷權的問題,部分學者給出了觀點。

王利明先生的觀點

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已經成為自然債務,它和原債務已存在性質上的明顯區(qū)別,允許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抵銷,固然有利于保障權利人利益,盡量減少權利人喪失權利的可能性,但并不利于三維護時效制度的適用的效力。

對于時效已經屆滿的債權,能否抵銷應該區(qū)分兩種情況:

一是如果被動債權的時效期間已經屆滿,而主動債權的時效期間沒有屆滿,則可以抵銷。在此種情況下作出抵銷,可以認為債務人拋棄了時效利益。

二是如果主動債權的時效期間已經屆滿,而被動債權的時效期間沒屆滿,則不可抵銷,否則將無異于強迫對方履行自然債務。[1]

韓世遠先生的觀點

抵銷的效果是使對立的債權在相當額度范圍內歸于消滅,故以雙方債務的有效存在為前提。

其中,主動債務須具有強制履行的效力,不完全債權若屬于喪失執(zhí)行力,則不得由債權人用作主動債權主張抵銷,否則將無異于強制債務人履行不完全債務。

這樣,罹于訴訟時效的債權,其債務人可以拒絕履行,債權人不能以之作為主動債權主張抵銷,除非債務人拋棄時效利益。[2]

王家福先生的觀點

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的債權,不得作為主動債權而主張抵銷,否則無異于強迫對方履行自然債務。

如果被動債權已經罹于訴訟時效,就可做抵銷。于此場合,可認為債務人拋棄了時效利益。[3]

四、抵銷權能否適用訴訟時效的司法案例

廈門源昌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海南悅信集團有限公司委托合同糾紛

【(2018)最高法民再51號】

最高法院認為,關于源昌公司能否主張與悅信公司債務抵銷的問題,雖然源昌公司對悅信公司享有的主動債權已超過訴訟時效,但對已經超過訴訟時效的主動債權是否能主張抵銷,有賴于對抵銷權形成的分析。

就權利形成的積極條件而言,法定抵銷權要求雙方互負債務,雙方債務均已到期,且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

就訴訟時效在先屆滿的債權而言,其訴訟時效屆滿之前,對方的債權當已屆至履行期;就訴訟時效在后屆滿的債權而言,其履行期屆至之時,對方債權訴訟時效期間尚未屆滿。

在上述時間段的重合部分,雙方債權均處于沒有時效抗辯的可履行狀態(tài),雙方債務均已到期之條件即已成就,即使此后抵銷權行使之時主動債權已經超過訴訟時效,亦不影響該條件的成立。

反之,上述時間段若無重合部分,即一方債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時對方之債權尚未進入履行期,則在前債權可履行時,對方可以己方債權尚未進入履行期為由抗辯;在后債權可履行時,對方可以己方債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為由抗辯。

如此,則雙方債權并未同時處于無上述抗辯之可履行狀態(tài)。即使在此后抵銷權行使之時在后債務已進入履行期,亦難謂滿足該條件。

因被動債權訴訟時效的抗辯可由當事人自主放棄,故可認定,在審查抵銷權形成的積極條件時,當重點考察主動債權的訴訟時效,即主動債權的訴訟時效屆滿之前,被動債權進入履行期的,當認為滿足雙方債務均已到期之條件;反之則不得認定該條件已經成就。

鐘某、陳某與廖某借款合同糾紛

【案例來源于:《深圳法院疑難案例精選(民事卷)》,2009年3月第1版】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法定抵銷權獨立于請求權,因行使、放棄、除斥期間屆滿而消滅,時效期間屆滿,請求權消滅,已經產生的抵銷權并不因此消滅。

在本案中,雙方債務均已到期,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及品質亦相同,符合法定債務抵銷的條件,而且被上訴人鐘某、陳某請求抵銷的債務產生于其用以抵銷的債權之前,在被上訴人鐘某、陳某享有的債權產生之際,該債權已經適于抵銷。

原審法院認定被上訴人鐘某、陳某對上訴人廖某享有的21.3萬元本息的債權可以與上訴人廖某享有的債權相抵銷,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維持。上訴人廖某主張原審法院判決其與被上訴人的債權相互抵銷違反法律規(guī)定,本院不予采信。

被上訴人鐘某、陳某對上訴人廖某享有的債權訴訟時效已經屆滿,該債權雖然可以用來抵銷債務,但是已經喪失勝訴權,不能通過訴訟程序強制履行,而且被上訴人鐘某、陳某并未提出上訴人廖某清償剩余部分債權的訴訟請求,原審法院判令上訴人廖某清償剩余部分債權,既沒有法律依據(jù),亦超出被上訴人鐘某、陳某訴訟請求的范圍,本院予以撤銷。

鐘某訴成都農村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支行儲蓄存款合同糾紛

【(2011)高新民初字第128號】

法院認為,被告在本案中主張用于抵銷的債務系原告在1997年11月18日向其前身合作信用社申請的5萬元貸款,該貸款的最后還款期為1998年6月30日。

根據(jù)《民法通則》第135條、第137條、第138條、第140條的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原告在1998年6月30日未向被告歸還上述貸款,被告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了侵害,該債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此起算,至2000年6月29日屆滿,被告并無證據(jù)證明其間有造成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fā)生,也無證據(jù)證明原告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同意履行該債務。

而由于原告所持存單上的款項并非其自愿存入被告處,故該事實不能視為原告具有自愿履行債務的意思表示;由于該債務發(fā)生于2010年7月31日,此時被告對原告享有的上述債權已經超過了訴訟時效期間,而原告也不同意抵銷并提出了訴訟時效抗辯,故根據(jù)《合同法》第99條“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之規(guī)定,被告在未經原告許可的情況下,無權將原告對其負有的案涉?zhèn)鶆沼靡缘咒N其依據(jù)存單對原告所負的債務。

至于原、被告在貸款合同中關于被告在原告不能按期還款時有權從原告賬戶直接扣收貸款本息的約定,乃是對還款方式的一種約定,并不意味著被告可通過自行抵銷的方式行使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的債權。

- 結 語 -

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不能作為主動債權進行抵銷,但并不妨礙其作為被動債權被抵銷,即主動債權必須具有可執(zhí)行性。

時效屆滿的債權不得作為主動債權抵銷,因為該債權已經成為自然債權,所以不得與對方享有的效力齊備的債權進行抵銷。履行地不同的債務,雖然不妨礙抵銷,但卻可能因此造成對方損害。因而一方對因此而給對方增加的費用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企業(yè)微信截圖_dfdf2ebc-051b-47c0-8e8e-fdda8f2c98e1.png

企業(yè)微信截圖_39eae139-cebb-427b-8593-80be1ab56e88.png公眾號動圖(循環(huán)).gif

[1] 王利明.合同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 韓世遠.合同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4.

[3] 王家福主編.中國民法學·民法債權.法律出版社.1991.

特別聲明:本文僅供讀者學習交流和借鑒參考。案件具有特殊性,應具體案件具體分析。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不形成專門法律意見或建議。